前几日,一句“养猪养鸭不如养上海人”在网上引起较大讨论,一些自媒体宣言这是安吉县旅游局鼓励农村居民开展旅游业的口号。将家畜和上海人民放在一起对比,引起部分网友不满。与此同时,部分网友还在怀疑,是否当地政府在倡导农村居民放弃农业,从事旅游业开发。
根据安吉县委宣传部公开回应,这句话从未在安吉县旅游行业内,或被相关从业人员提及。“养猪养鸭不如养上海人”实际来源于我国三农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在2022年9月10日在雁栖湖论坛上发言,而倡导放弃农业,从事旅游开发则属于网友的恶意解读,是无稽之谈。
通过查阅2022年9月10日温铁军教授在雁栖湖论坛上的全篇演讲,笔者发现,温铁军教授在随后对于“养猪养鸭不如养上海人”这句话进行了解释,“上海人会投资,因为上海人把他们余钱剩米带到浙江”,随后温铁军也在事后接受采访回应 “当时现场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也没有存在误解的情况,当时我们就是认为上海人撑起了浙西山区旅游和休闲养生的半边天。”
在笔者看来,整个事件的全部起因,来自于网友们对于安吉县这一地区的不熟悉,以及对于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现状的不了解,因此造成了对于当地发展政策的怀疑与误读。
安吉县在江浙沪一带很有名气,自身经济发展较好。一方面,作为浙江省湖州市的一个县,安吉县坐拥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作为长三角地区腹地,得益于长三角地区发达密集的高速铁路和公路网,安吉可以实现一小时到杭州、两小时到上海、三小时到南京。安吉县以安吉白茶出名,同时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下辖15个乡镇,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因此对于来自杭州、南京、上海等地的居民,安吉的消费水平低于城市,并且环境优美,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对于资产丰裕的老年人来说,更是一个颐养天年的好地方。据统计,安吉县余村本村人口1000多,但来自上海的居民却达到了3000,其中还有100多人是上海来的外国人。另一方面,在200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在这里首次提出,由此之后的相关政策扶持,帮助安吉县的经济实现了腾飞,同时保障了安吉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稳步前进。
安吉的旅游业发展有目共睹,在旅游业良好收益面前,是否代表着我们可以放弃农业呢?答案是否定的。自古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模式,一直都是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自上世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现在的家庭承包经营,“家庭”二字贯穿始终,现行的政策为,土地属于村集体,农民以家庭为单位通过承包土地进行种植作业,承包期30年,承包期结束后可以延续。除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外,所有均生产资料均归属于农户所有。这种多劳多得的模式刺激了农户的生产力,正如法国农业学家Hubert COCHET在其文章《关于家庭农场经济效益的争论》中所写,家庭农业是消除农村贫困的杠杆和维持就业的杠杆,能够保护生态系统和供应当地市场。
对于农业的发展,相关学者一直争论不断。很多人看到了美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带来的高效率,认为这是中国的农业的未来,其实不然。温铁军在他的书中《从农业1.0到农业4.0》提到,农业1.0即大规模机械化经营的前提是,地多人少,土地平坦连贯。这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情况不符。此外,机械化生产并不意味着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高,反而由于人少地多,机械化生产往往是粗放的,导致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比较低。与此不同,美国由于土地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更倾向于单一化种植、专门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从而形成了专门的农业生产带,例如小麦带、玉米带和棉花带,这样更方便机械化操作。这种单一的农作物种植前提是有着世界领先的防治技术,和稳定的出口渠道。而在我国,因为人口众多需求量大,粮食出口量小,种植单一作物意味着放弃多样性,不但可能会因为一场气候变化或病虫害导致农民全部赔本,还有可能因为同期上市导致价格偏低,影响农民收益。此外,大规模机械化意味着高消耗、高污染,这并不是一种可以长期持续的农业模式,从1958年到1983年的25年间,美国艾奥瓦州大泉盆地的地下水硝酸盐浓度增加了3倍。除了土壤污染,由于人们使用农业机械在农田中不间断地粗放操作,还造成了严重水土流失。大规模生产的大量资金投入也意味着政府需要不断补贴农民,这对于国家财政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我国也在20世纪90年代试图推广农业2.0,即大型工商企业下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它的关键在于“工厂化”和“设施化”,这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普遍的农业模式。在生产方面,大量使用农业机械和化肥农药;在销售方面,由企业介入到采摘、加工、包装等各个阶段。农业2.0结果并不理想,因为市场化的前提在于规模化生产。企业介入能够节约生产成本的关键在于实现了规模经济。法国农业学家Hubert COCHET也以厄瓜多尔香蕉种植园为例在《农业综合企业和家庭耕作》中讨论过规模经济对农业的影响。在他看来,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不是建立在田间地头,而是建立在包装和销售的后期阶段。大型且设备齐全、全面运作的站点决定了更大效率。这是规模经济的根本,甚至比种植本身更加重要。
然而,是不是说我国的家庭农业出于各种原因无法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呢?

我们以安吉县为例继续讨论这个问题。安吉县的地形以丘陵为主,达到了50%,而平原面积只有25.4%。笔者曾在2022年夏前往安吉县山川乡调研当地产业发展,这地形特点也可以从当时绘制的地形坡度图看出,整个山川乡坡度小于10度的区域很稀少。地形决定了安吉县无法发展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经营。其次,安吉县的农业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如茶叶、花卉。这种依赖品质出口的经济作物,更加不适合机械化作业。安吉县农业的发展得益于弥补了在包装和销售环节无法实现规模经济的短板,这便是农业3.0,即休闲旅游农业,在旅游服务的同时进行农产品销售,从而实现双向产业增长。农业3.0的关键在于生态环境保护。家庭农业的生态化、保证了农产品的高品质,更加符合现代城市居民对于品质的追求。安吉县自上世纪90年起选择关闭当地的水泥厂和矿山,现在看来是顺应发展趋势的明智之举。
现在互联网的介入,村村快递点开通,使得农产品的销售变的更加直接和便捷,我国的农业正式进入农业4.0阶段。
论是农业3.0还是4.0,其根本在于我国的家庭农业。随着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率趋于稳步增长,城市无法继续消化过剩的农村劳动力,以前农村空心化问题将随着农村人口回流逐渐消失。可以说,未来,中国的家庭农业将会继续蓬勃发展。
本文作者:张照熙
此文由 东方农业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生活 » 从安吉看向全国,中国的家庭农业没落了吗?